当前位置: 首页 >> 光荣榜 >> 工会 >> 正文
厚德以载物,教书力育人
——记十大优秀教师孟广耀教授
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岗位上,孟广耀同志已兢兢业业奋斗21载,他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思想活跃,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始终以“教书育人,教学相长”、“教而思研,研而思进”为座右铭,在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学校、学院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深化等做出了突出贡献。
强化人才培养,优化培养计划——教育改革创新有思路
为适应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他的主持下,经过了大量的实践调研以及反复讨论研究,创新性的提出并实施“改革—优化—渗透”三步走工程,第一步,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系统性的修订;第二步,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群进行了全面的优化;第三步,将课程改革成果、教学手段改革成果、实践性教学改革成果切实渗透和融入到新的培养计划之中,以机械工程教学和实践中对学生要求的“基础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专业建设的总目标,建立和完善了学院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计——课程改革发展有突破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以课程设计的题目和设计过程改革为突破口和关键环节,一方面,注重选题价值、倡导创新设计,使学生多角度、深层面参与设计。他严格要求学生课题选题基于功能原理设计,并且能够完成同一功能的产品有多个设计方案;另一方面,从问题到课题、从选题到开题提倡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坚持实际需要原则,从日常生活圈围中选题,探索生活中精巧机构应用的范例和设计特点,挖掘满足更多生活需求;鼓励学生从科技前沿内容和专利中选题,提出注重结合工程实际、注重学术个性培养、注重机电知识与现代设计方法应用和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三个注重”。在学生开始进入课题时,他向学生阐述设计思想、介绍相关的设计资料,使学生开拓了视野思路,打破了学科专业对思维的束缚。例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延续《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题目,他就要求学生从实现某一功能原理出发开展设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项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参加历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设计大赛均获得重要奖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潜能。
通过领导、参与专业和各门课程的授课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学院专业和课程改革取得了斐然成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又被列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省教改项目已通过省级鉴定,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机械设计》获得了山东省精品课程;《液压传动》获得学校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获得山东省2005年教改成果二等奖;“《机械原理》课程的全面改革”获得山东省2005年教改成果三等奖。
强化过程教学,实现本研共进——教书育人实践有力度
他作为机械工程学院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不辞劳苦,收获了桃李满天下,赢得了广大教师的敬重。先后为本科生开设了《机械原理》、《优化设计方法》、《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液压传动》6门包含专业基础理论、实践技能等各层面的专业课程,指导了历届毕业设计、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液压传动课程设计等,指导了历届工艺实习、专业实践、生产实习等。为研究生开设《机械振动》和《金属切削磨削技术》,指导硕士研究生17人,每年承担教学工作量都在400学时以上。在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实验、科研、生活等各层面的“本—硕有效联动”,实现“本—硕传承共进”。
此外,尤为重视和支持学生考研工作,反复强调学风建设和考研深造的价值意义,亲自抓相关工作的布置落实,为学生考研提供宽松环境和有利条件,打造学院以考研为突破口推动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树立和提升学院教育教学品牌的长效工作机制。
强化基础能力,融合科技人文——教学方法探索有特色
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他探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特色性系统教学方法。首先,提出“科技人文结合教学法”:研究把握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实行“因材施教”,在《液压传动》的教学中探索出“压力缓冲”、“空间拓展”等崭新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与实验室教师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学生运用系统的观点和科技哲学的思维进行学习思考和实践操作,收到了与众不同的良好效果;第二,实施“优化组合教学法”,针对社会需求和国内外该项技术的发展动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尽量实现知识获取量的最大化,以液压传动方面教学经验总结、提炼的教材正在撰写中,拟定于年内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第三,探索“基础突破教学法”,授课内容基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采用“以研究课题带教学”的研究生教育方式,着重分析讲解国际同类研究最前沿动态和相关知识。例如在《机械振动》的授课中,结合机械设备进行建模、进行了深入理论研究基础上,更重视结合实际操作;在《金属切削磨削技术》授课中,融入了现代先进磨削技术的内容,使学生开拓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努力靠近了专业学术发展的前沿。此外,提炼教学过程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合理分配学时、讲透专业基础,强化五项能力培养、突出工程应用”,尤为注重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掌握,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化科研能力,致力学术深化——教学科研发掘有深度
品德高尚、造诣深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他一方面深入学生学习过程,对学生悉心教导,授之以渔;另一方面密切结合学生发展需求,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在专业科研发展上不断深化——已获得省部级等教研和科研奖项6项;编书三部、主审教材两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等教研项目5项、纵横向科研项目7项;发表教研论文8篇、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机械类专业实验指导书》获得我校2007年三等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获得我校2009年教学成果三等奖;教学研究论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我校2009年教学研究论文二等奖……
关爱师生群体,坚持言传身教——人格品质积淀有厚度
对于广大学生,他的教学内容中渗透思路,过程中饱含激情,严谨不乏生动,气氛活跃有序,师生和谐互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每年组织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在机械工程学院都名列前茅;同时经常百忙之中深入到学生中间,关心学生思想状态和学习生活,解决学生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困难,用自己对学生的真挚感情和真诚关怀赢得了广大师生发自内心的深深爱戴。
对于青年老师,他时刻关心他们的自我规划与长足发展,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积极指导年轻教师,内容涉及教学思路、讲课技巧,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重点把握,课堂气氛掌控、教学互动开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使其早日过好教学关,尽快进入成熟的教学状态。此外,在以上基础上提供难得机会,让年轻教师多参加教学改革,作为教学改革课题组成员并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同时也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自己的科研课题中来,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创新意识和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并手把手指导他们如何撰写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鼓励他们早出成果、多出成果。这些年轻教师已先后独立承担课程任务,成为机械工程学院优秀的主讲教师,并能参与一些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为学院的教学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梯队的形成发挥了不容忽视的辐射、带动作用。
孟广耀同志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与学术内涵,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创新性思路与统筹性方法等等,诠释着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内在品质与外在风采,也凝结着机械工程学院“机仁成德,械思成行”的精神传统,他始终用自身渊博的学识、高尚的精神人格教育感化着一批批学子,名师影响力效应尤为突出,为学院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持续不断地挥发和贡献着自己的能量。
十大优秀教师孟广耀教授获奖感言
很荣幸能被评为十大优秀教师,这份荣誉对我来说是一股动力,更是一种责任。
能获此殊荣,是老师和同学们对我教学工作的一种肯定。其实,论资深阅历,与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相比,我还属年轻一派;看杰出贡献,我做的也不是最多;谈知识渊博,也只能感叹一山还有一山高。那是什么让我能拥有今天这一殊荣呢?我觉得,那就是对岗位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真诚。
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倒不是因为他是我老祖宗我才在这里为他做广告,而是因为他确实揭示了这么一个道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双赢吧。大学生都是有知识、有自己的思维的年轻一代,他们来到大学,不仅仅只是为了汲取书本上那一点点的知识,更多的是来探求一种态度,一种能让他们以后终生适用的人生态度。这就是我们这些老师真正需要做的。教育的精髓在于营造一种氛围,从而对置身其中的人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没错,和这群单纯而又好奇心重的学生们一起,需要拿出当老师的那份真诚,去和他们沟通,和他们交流,把自己想对他们说的和要叮咛他们的话都告诉他们,并能尽量按照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无须刻意向他们显示什么,或者摆出教育者的高高姿态。我想,这就是学生们喜欢我的原因吧.
教师是一项最需要真诚的职业,“优秀教师”只代表过去,不能说明未来。站上讲台,我们就担负起了责任。 教师的价值不在于能否实现自我,而在于能否成就他人。 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能够为学生,为机械工程学院,为青岛理工大学多出一份力,多尽一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