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荣榜 >> 工会 >> 正文
教书育人树典范,蜡炬成灰犹不悔
——记我校十大优秀教师王玉玲教授
王玉玲,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提名奖,我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校女工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被评为我校十大优秀教师。
“只要是老师,就要对得起同学”,采访中王玉玲老师的这句话令记者印象深刻,它掷地有声,又朴实无华,彰显着一名人民教师的师德典范。自1994年任职大学教师以来,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她不辞辛苦做研究,始终注重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投身课堂上,王老师兢兢业业,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心育人才,她既是严格的师长,对学生更有慈母般的情怀和耐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王玉玲老师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科研之路:与时俱进做学问
王玉玲教授始终认为,学高方能为师,她十分注重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融合与统一,以良好的学术品德和严谨的学术作风,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致力于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取得了优异的学术成果。
王老师本科毕业甫成为大学教师之时,对自己并不满意,她说:“让我一个本科毕业生来教本科生。我做不到,我不能耽误了学生。”于是,她便潜心修学问,俯身做科研,先后考取了硕士生和博士生,并成功毕业。谈起这段学习经历,王玉玲老师并不后悔,却对家庭和孩子心存愧疚。她讲述道:“现在想想当时还挺辛苦的,也没怎么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挺对不起她的。”说到这,王老师的眼睛湿润了,记者也十分动容。人们总会看到成果的辉煌,却很少关心过程如何,而科研之路总是崎岖不平的,王玉玲教授也不例外。王老师说:“刚参加工作时,条件很艰苦,实验设备并不完善,后来条件好一些,就开始申请课题、买设备,我的研究方向也从只有我一个人到有了团队,做起来顺利了很多,也很有成就感。”尽管在科研中也会遇到瓶颈,有的时候研究好久都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但王老师总是咬牙一直坚持下去,她反复强调:“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动力。”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王玉玲老师一直在拥有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学术成就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近年来,她先后参加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6篇,其余均为核心期刊论文。曾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获山东省机械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专利三项,参与申请获批专利六项。
三尺讲台:呕心沥血更护花
韩愈的《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为人师者的天职,王玉玲教授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她把三尺讲台作为自己神圣的生命舞台,她认为:“当老师是良心工作,当我看见课堂上同学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就想着怎样才能更好地把知识教授给大家。”
王玉玲教授一直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看似容易,做起来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王老师在课堂上不只是理论上的讲解,我们对一些具体实验比较感兴趣,她就穿插着一些实际工作中的具体现象给我们进一步讲解,并且鼓励我们提出各种问题,帮我们解答。”机械13级卓越班的班长戚德敏这样说。记者了解到,为了达到更好地课堂效果,王老师巧妙地应用CAI课件,将图、文、动画结合起来帮助同学们理解理论知识,更加直观立体,这一点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好评。当被问到为什么愿意花费这么多的心血准备课件时,王老师表示自己所教授的大多是专业课,信息量大,晦涩难懂,有时只用文字表述费时又难以理解,她认为“能将同学们吸引到课堂上,融入进课堂里,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了”。
王老师还将科研应用于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尽管从业22年,每次上课之前王老师还是会重新备课,将那些与现在不符的知识删掉,将科研中涉及到的新知识、新方法渗透到教学中来。即便是大四的毕业班,王老师的课也几乎是全勤的,机械139班的张云龙说:“王老师很和善,很亲切,讲起课来又十分有激情,我们都能被她带动起来。”听到学生这样评价自己,王老师笑笑说:“我也觉得很奇怪,不管多累,只要一站到课堂上,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在课堂上总是能坚持下来。”她认为只要是老师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大概就是人民教师的使命感吧。王老师从不因为个人原因给学生调课,认为那样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她从不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致力于“给同学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也正因如此,王玉玲老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育人为先:诲人不倦甘奉献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常言道经师易遇,人师难求,王玉玲老师不仅科研上勤勤恳恳,教学上兢兢业业,对待学生更像慈母一般,她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学生要从爱开始。”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王玉玲老师还担任了多个班级的学业导师工作,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学生开展选课、考研以及就业等各方面的辅导。2013届机械专业毕业生中有一名学生,考研同济大学初试通过后却没有信心复试,打算放弃,称自己“初试分数不高,复试要考的专业课也很差”,王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和他谈心,跟他说:“你不试一下怎么知道一定考不上呢?”她还主动帮助这名学生补习专业课,在王老师的鼓励和辅导下,这名毕业生成功通过了同济大学的复试。
教育学生,王老师更加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时刻不忘为学生负责,尽自己最大努力给学生指导帮助,即便身体有恙也咬牙坚持。2008年夏天,王老师胳膊受伤骨折,而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正在进行中,她告诉记者:“如果中途更换老师,老师与设计题目以及学生都要有适应的过程”,为了指导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设计任务,她每天乘坐公交,“到校后我全身都会被汗水湿透”,但王老师依旧打着石膏吊着胳膊坚持给同学上课和指导毕业设计,其中一名同学的毕业论文还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机械139办班长戚德敏对王老师的指导也是获益匪浅,他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遇到了困难,“王老师根据我们当时设计出来的实物的形状,给我们提出了特别有针对性的几条建议,拓展了我们对工业机器人的了解,给予我们很多动力去不断改进我们的实物,追求更高的功能实现”,戚德敏十分感激地说。
此外王玉玲教授还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大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和创造能力,对学生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创新设计大赛获奖,曾经指导“无线防盗报警系”参加山东省挑战杯创新设计大赛获省级一等奖;2010年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获一等奖,2013年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三等奖,并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