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协会建设 >> 正文
近日,我校礼贤诗社联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研室成功举办茅奖小说《雪山大地》的阅读分享会。分享会由海翔酒店千叶读书会承办。会议邀请了杨志军作品研究专家、文学评论家张薇教授专题主讲,有来自驻青高校师生、作协机构和社会读者等约60人参与分享,作家杨志军本人也发来视频问候。西海岸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小西、胶州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王晓玲、青岛子衿诗社社长崔子衿、青岛科技大学诗人赵晓芳、滨海学院德铁婴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211班学生代表、千叶读书会会员等受邀分享。我校礼贤诗社社长柯莉、副社长阮兰芳主持了分享会。
作家杨志军的长篇小说《雪山大地》2023年8月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这是青岛当代文学史上的盛事。对当代文学现象的追踪和评论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当代文学史”课程学习的内容。为活跃文化氛围、推动文学阅读走进民间,礼贤诗社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研室联合举办了这次分享会,这是一场沟通高校与社会、机构与民间联动的阅读盛会。
张薇教授作了《从荒原到大海:走过雪山大地的杨志军》的专题讲座,全方位展现和解读了青岛作家杨志军的文学生命和文学理想。张教授认为杨志军的写作始终关注两大文学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通过母马精神、藏獒精神、田横精神的塑造,建构了荒原系列、藏地系列、海洋系列三大版块的文学世界,贯穿始终的核心是建立在绝对现实主义土壤里的具有思想性、精神性、神圣性的理想主义写作。而《雪山大地》是作家深度关注现实、高度建树理想的“理想主义三部曲”的重量之作。
专题讲座后,与会分享者主要围绕《雪山大地》交流阅读感受和理解。诗人小西说:杨志军是真正的作家,《雪山大地》的获奖对严肃写作者是很大的慰藉。礼贤诗社副社长、我校论剑读书会会长宋玉文认为雪山大地是杨志军写作的精神动力与灵魂栖息地,小说是他完成精神突围的重要力作。礼贤诗社社长柯莉认为《雪山大地》与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相似,关注少数民族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变迁,激发了自己关于少数民族书写的启示。
汉语言文学专业211班学生马梦琪、杨艺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查怡同学也参与了分享。马梦琪认为《雪山大地》以宏大的结构展现了沁多草原从原始游牧生活到城市化社区生活的艰难转型历程,塑造了以强巴、苗医生、角巴、桑杰等一系列向善而生的建设者们,通过雪山大地这一藏族人民最原始的自然崇拜,展现了自然与牧民共生的和谐图景及万物有灵的圣洁信仰。查怡同学认为作品记载了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书写了高海拔地区的时代巨变与草原牧人的精神心路。
除13位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近20位千叶读书会会员外,到场的还有胶州作协、子衿诗社、致力于公益阅读的漫步图书馆等社会读者,多位60后读者哽咽分享了与援藏父辈和自己相关的保育院、青藏高原等生命记忆,极大拉近了与藏地文化的距离,增强了对作品的理解。从事公益阅读的耿雷是位退伍军人,深深为作品展现的家国情怀、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意识所感动,青科大教师赵晓芳深情朗读了自己读后创作的小诗……分享会持续进行3个多小时,现场气氛热烈、温暖。
最后,礼贤诗社副社长、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阮兰芳总结了分享会,认为在场嘉宾的发言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化特征,对历史参与程度的不同,也影响了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和接受。杨志军的《雪山大地》围绕中国城市化进程,关注“藏地高原”牧民60多年来的生活变迁史,将时代大潮与牧民日常生活的变迁相融,记录了援藏父辈将个人历史融入国家建设以及汉藏民族融合的过程。她希望通过礼贤诗社、千叶读书会这种沟通高校与民间的共读与研讨,探索文学阅读的新形式,发挥高校、机构服务当地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及现实承担。(撰写:阮兰芳;摄影:王敏;审核:柯莉、宁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