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荣榜 >> 工会 >> 正文
王燕,女,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现任青岛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工程建设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钢结构教师团队党支部书记。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山东省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静若芝兰,深潭无波
1983年,王燕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伴随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时代发展大潮,从一名助教逐渐成长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她潜心教学改革,打造魅力课堂,赢得满堂彩、好口碑;她带领教师团队,教学科研双赢,人才成果辈出,获评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她助力学科建设,勇攀科研高峰,取得累累硕果,是国内钢结构领域知名专家。“一粒种子,只有深深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在学校学习、工作40年,王燕对学校充满了感恩之情:“学校就是我的沃土,让我置身拼搏的氛围,蓬勃向上,栽培造就了今天的我,我愿将自己的全部智慧与力量奉献给学校。”
严谨治学,诲人不倦
王燕讲课水平精湛,对学生充满耐心,这些都是同事和学生们对她共同的深刻印象。从清晰明了的基本原理讲解,到用粉笔工整绘出的钢结构三维立体图,从举一反三的工程实例,到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王燕的课堂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深入浅出、感染力强。“有效的课堂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学习需要什么,我就关注和应用什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王燕就尝试着采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教学,而且不断对教学手段进行转型升级,倾心打造的“魅力课堂”广受好评,成为毕业多年的学生依然不能忘怀的大学回忆。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作为学校钢结构教师团队党支部书记,王燕带领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目前已顺利通过验收。支部紧紧围绕“促进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创建理念,认真贯彻“党建引导专业,专业促进党建”要求,积极开展特色鲜明的党建和专业活动,结合党员教师职业特点,发挥其专业特长,从优化支部设置、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治功能、发挥党员作用,落实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入手,使之与教学、科研同向同行,形成叠加和协同效应,切实用高质量党建激发出团队高质量发展动力。支部围绕装配式绿色建筑、海洋平台结构损伤检测、智能建造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并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在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示范工程——郑州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淄博文昌嘉苑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围绕建筑钢结构抗震、装配式建筑结构新体系设计和关键技术,提出了设计新方法和施工新技术,支部研究成果纳入《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钢结构模块建筑技术规程》等国家及行业标准。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支部教师党员指导大学生参加国家、省级科技竞赛活动获奖50余项。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作为理论与应用较强的钢结构课程,应该如何深入挖掘和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最自然最有效果的传达给学生,实现专业与思政深度融合,是王燕一直研究的。“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我们应该主动站在立德树人第一线,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人人讲思政、时时有思政、处处做思政。”她带领支部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自觉肩负起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从青藏铁路到港珠澳大桥,从500m大跨度射电望远镜“天眼”钢塔架到500m以上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再到装配式建筑、新基建,支部既注重前沿理论又强调思想浸润,为此团队收集整理了大量生动案例,融入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传授,详细展示和传播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的新成就新成果,深入挖掘和提炼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让更多的学生知道钢结构领域的迅猛发展,增强学生“科技报国”使命担当和爱国情怀,激励和培养学生为建设强大国家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讲台上讲的有激情,课堂上听的有滋味!”一堂堂内容鲜活、过程自然、形式生动的课堂,直击领域发展、饱含深沉情感,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完美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培根铸魂。2020年,王燕主持的《钢结构设计》课程被评为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2021年被评为“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钢结构基本原理》入选山东省本科一流课程;主编《钢结构设计》被评为“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近年来,王燕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抓好学科建设,产出高水平科研和教学成果,以科研促进教学,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发挥人才智库作用。”王燕经常为青年教师做讲座、作报告,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指导,毫无保留地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支持和帮助他们的教学科研工作,无私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后备力量,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和发展,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老教师,责无旁贷。”作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钢结构教师团队的负责人,王燕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培育,做好“传、帮、带”,形成了一支学术功底扎实、治学态度严谨、科研孜孜以求的教学科研团队。在王燕教授以身作则的示范带动下,潜心问道、执着进取在团队中蔚然成风。为了讲好每一堂课,团队的教师们经常通过例会、电话、qq群、微信群等进行教学研讨。无论深夜还是假期,随时随地开展的热烈讨论,为钢结构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研讨平台,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帮助。目前,16位成员均成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骨干;5位教师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或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位教师正在主持教育部博士后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高水平科研课题;涌现出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讲教师、山东省本科生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青岛理工大学“十大优秀教师”等,达到了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与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相辅相成。
王燕始终坚持对教书育人矢志不渝、情有独钟,常年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在教学工作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教学效果名列前茅。“深耕科研的目的是为了反哺教学,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这一初心和使命,为国家、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充满期待。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要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努力做一名好老师,将教书育人这项事业进行到底。”这样的信念贯穿了王燕从教近40年的工作历程。她始终坚持踏实创新和不懈追求,书写了有价值的人生,成就着有高度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