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建设 >> 正文
无私的耕耘者执着的追梦人
———记青岛理工大学第二届十大师德标兵获得者孙好芬老师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有从心里迸发,才能入到心灵的深处。”这是采访中孙好芬老师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孙好芬老师是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化学教研室主任,主要担任基础化学教学,从事环境化学、天然产物等研究。自1996年入校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用崇高的师德和长期的坚守,诠释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追求,哺育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长成才。2015年,孙好芬老师被授予青岛理工大学第二届“十大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一位无私的耕耘者
在近20年的教学工作中,孙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她的硕士研究生巫崇婷在毕业留言中这样评价:“如师如母,关怀备至”。
自踏入教学岗位起,孙老师就一直坚持批阅所有学生的平时作业。她说,这样可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向,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及时答疑解惑,亦可避免学生延迟作业而形成的惰性,长此以往不仅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方法,而且与时俱进地了解每一届学生的学习心理,更及时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她的课程每个月都要举行一次月考,试题是自己一一斟酌的,每份试卷也都是自己逐一批阅。“虽然工作量大了,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这就是一名教师的快乐。”她说,教师的职业是“良心活”———这是她初踏工作岗位新教师岗位培训时刘龙海书记曾教导过的一句最忠恳的话,她铭记于心,无时无刻不用这句话鞭策自己。
在课堂上,孙老师总是能够及时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只有在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当前知识点的情况下才会进行下一个知识点讲解。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犯的一些所谓“不可理解”的错误,她不是苛责与不屑,而是选择宽容与理解。她说:“学生也是孩子,是孩子肯定会犯错,出错的孩子心理本来已经忐忑不安,若再加上老师的训斥,就会无地自容;但是若选择宽容和理解,学生和老师沟通起来就容易得多。”
一个执着的追梦人
在教学上十分繁忙的孙老师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她告诉记者:“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知识频繁更新的时代步伐,也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007年,孙老师考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攻读在职博士学位。在不耽误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她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分秒必争的信念,仅用三年时间,就独立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并参与了其他多项课题的研究。2010年毕业后回到学校,当时条件艰苦,一切均是“白手起家”:从瓶瓶罐罐到试剂,小到一个长滴管,大到超级旋转蒸发仪等大型设备,学校实验室都不曾配备。没有充足的经费来支持科研,她便“拆东墙补西墙”般的把所有的可用资金都用来做科研前期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借助学校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的科研平台,她终于在2015年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海藻内生真菌农用生物化学物质及其合成的研究”,拓展了自己的科研生涯,并已成功指导硕士研究生10余名。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科研是一条腿,教研就是另外一条腿,二者缺一不可。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孙老师总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每一项教研比赛、教研教改活动以及撰写教改论文,曾获校级教案大赛二等奖、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先后主持了10余项教改研究,建设了分析化学、普通化学两门校级精品课程;积极响应“学分制”改革试点要求,对“环境类化学课程整合模式研究”做了积极有意义的探讨,圆满完成了山东省教研课题“基于环境监测实践教学的多维大学生创新平台的研究与实践”,并成功指导了两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连续两年指导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力支持本科生夏令营活动以及研究生推免工作,环科2011级崔婧媛等三名同学均被推免为同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其中2012级环科专业杨娟还获得硕博连读的资格。
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孙老师特别关心学生,负责任。新生军训期间一直跟着检查宿舍,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机会与条件做实验,积极反映学生的近期状况,是其他老师的榜样。”环境学院团总支书记张恬说。
每年的考研辅导,孙老师都无私奉献,积极配合所有答疑学生,耐心指导每一位同学,看着一个个跨出校门走向梦想的学子,孙老师感到由衷的欣慰。2001级环科专业的考研学生黏慧青,曾经受孙老师全程指导分析化学。当时孙老师的孩子过小又无人照料,但是并没有阻挡她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热情。最终,这位学生没有辜负老师的辛勤教导和期望,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录取,毕业后跟随导师继续科研,现在已担任广州某公司大气污染监测设备的销售总监。2013年,孙老师去广州出差时,由于行程紧迫没有时间跟这位学生见面,然而令她感极而泣的是,黏慧青冒着倾盘大雨来到了机场为她送行。孙老师说:“看着全身湿透的‘孩子’,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
孙老师对学生无私帮助,与同事相处更是如此。她所在的化学教研室是一个团结和谐的教学团队,老师们一起备课、教研,集体申报教改项目,2013年被评为“青岛市巾帼文明岗”;同时也形成了一人有难大家帮的氛围:年轻教师生孩子,家里的小孩生病,孩子高考,或是任课老师生病不能上课时,孙老师都毫不犹豫地走进课堂,不曾耽误过任何一次课堂教学。采访中,孙老师表达的最多的还是对同事的感激和生活在大家庭的温暖。“2012年下半年,或许是我人生中最不幸的日子,爱人的父亲和我的父亲先后查出肺癌晚期,不得不回家尽孝,年纪尚小的孩子托给周老师帮忙照料;教研室的李淑清老师,虽然孩子小,但仍不畏严寒赶去黄岛给我代课,真的非常感动。” 她说,“别人无私地帮我,我也应同样回报他人,这种大爱会无声无息地传播下去......”
一位无私的耕耘者,一个执着的追梦人,一名心存感恩的乐天派———在20载的教书育人生涯中,孙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同事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