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樱花绽放校园,诗歌点亮春天。为迎接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丰富校园文化,涵养青年品格,创新育人载体,近日,校工会、马克思主义学院、礼贤诗社在黄岛校区双樱园联合举办了青岛理工大学第二届“四月双樱诗会”,诗会由校内论剑读书会和西海岸千叶读书会共同承办。这是一场聚合岛城诗人、校园诗人、业余诗歌爱好者,覆盖校园内外、跨越老中青幼的诗歌与文学的盛会。
诗会邀请了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高伟、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连谏、西海岸青年诗人韦庆龙与青岛朗诵艺术家协会秘书长张顺等嘉宾参加诗会雅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华章琳教授、原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谭业庭教授先后为诗会开幕致辞。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龙强副院长、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程文华教授等担任抽奖嘉宾。青岛理工大学各学院诗歌爱好者、千叶读书会书友、青岛滨海学院、青岛为明学校课程实验班师生等近百人共襄盛举,在“青春梦想、相信未来、文化自信”的主题下,抒发樱花盛放的美好、春天引发的情思与文化哲思。
诗会伊始,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华章琳教授、谭业庭教授先后为诗会开幕致辞。华院长讲到:“礼贤诗社是青岛理工大学的文学社团,马院师生不忘初心、充满诗意,写诗读诗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中国精神的体现。通过诗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生活,感悟时代,传递正能量”。谭院长盛赞诗会宛如王羲之笔下会稽山麓的兰亭雅集,肯定了礼贤诗社成立20余年来,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和诗歌创作方面做出的贡献,希望未来诗社能继续传承中华民族的诗歌传统并赋予其当代价值,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精神、校园生活的精品力作,使之成为理工大学靓丽的文化名片。
在樱花盛放的花树下,特邀诗人与诗歌爱好者们,纷纷上台,分享自己创作的诗作,或朗诵名家诗作。有个人展示,也有组诗分享;有诗歌访谈,也有集体朗诵,形式多样,风格不一,精彩纷呈。
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连谏分享了诗作《护送一只蚂蚁》,诗歌以微小生灵的“叛逃”折射人类困境,蚂蚁的孤勇与人的无力形成悲壮互文。护送者的庄重与荒诞,恰是对个体自由最深的致敬。诗行间弥漫存在主义的冷冽:当宏大叙事失效,拯救一只蚂蚁的徒劳,反而成为对抗虚无的唯一神性。
在春光灿烂的校园诗会,春天、樱花、青春等常常成为吟咏、抒发的对象。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高伟的《春天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声称“春天可以被反复地爱上”,从早先对春天的“生理性喜欢”,到肥美的青春期,把所有爱情弄得“撂挑子”,如今“我爱春天爱得庄严”,在浓烈如风暴的语言中,将青春的躁动与成熟的顿悟熔铸,完成了对春天复杂爱意的仪式性告白——爱是穿透严冬的幸存者对永恒生机的臣服。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礼贤诗社社长柯莉老师对诗人高伟的访谈,将诗会推向高潮。她们围绕诗歌的“无用”、诗歌包含的中国精神、人工智能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诗歌所反映的美好情感,以及诗歌对大自然、对人生的赞美等方面展开。通过访谈,现场的师生了解了诗歌的作用、诗人高伟的创作体验,增强了大家对诗歌的理解和共鸣。
诗人韦庆龙的短诗《春信》,以工笔水墨细腻勾勒樱花树下春的浪漫与柔美。草莓抽芽与信笺舒展的褶皱里,生长与等待在晨光中悄然共振。当泥土絮语穿透春天的耳膜,星河自衣摆坠落成露——所有未言说的悸动,都在花瓣纷扬时完成了天地间的秘语交换。
人外学院于绍贤老师的诗作《一棵樱花树》,樱花树被赋予人格化的孤傲,独立于沙石与星光之间。美无需依附他者认同,哪怕代价是永恒的孤独。杨波老师的《樱絮记事簿》则以猫眼折射樱花絮语,琥珀瞳孔里漂浮不沉的云朵,将琐碎日常点染为童话剧场。千叶读书会发起人王敏女士的《樱花》如流动的画卷,东京、青岛、江南的樱花次第绽放,时空在花瓣中折叠,乡愁在镜头里旋舞成诗。
此外,还有不少古体诗的爱好者,礼贤诗社副社长马院阮兰芳老师、礼贤诗社前社长胡鹏老师、艺术学院班淑俊老师、马院曹伟老师、机车学院研究生郭春江、马院研究生张文慧、人外学院研究生张依琳、论剑读书会学生诗人孟航平、滨海学院牛振老师、姜良辰同学等四十余位校园师生,或以“花事”为诗眼,或以“春日校园”“春日遣怀”为题,在古典的形式中抒发现代的春日感怀。
诗会承办方之一千叶读书会是西海岸女企业家联盟,也是青岛理工大学与校内外机构联合举办诗会的第二年。千叶书友的诗歌朗诵一如既往,情感充沛,自信大方,极富艺术感染力,展现了中年女企业家的风采和特别敬业的风范。此外,青岛为明学校课程实验班的一年级师生也以自然活泼的律动方式展现了日常唱诗的学诗方式。
最后,礼贤诗社社长柯莉老师以《双樱园第二季》压轴,延续了第一届诗会的主题。为了让诗会赶上樱花的花期,“让不着边际的理想”“暂时栖息”。诗歌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勇于做自己的勇敢姿态:樱花挣脱时序束缚,以自由绽放或飘落花絮回应着评奖焦虑——当粉云掠过北岛笔下的"无国籍春天",这些注册在校园坐标里的双樱,正用满树繁花诠释自信之美。花瓣擦亮的不只是天空,更映照出年轻一代独立洒脱的生命态度,无需迎合标准,不必追赶潮流,每一朵都是自我价值的最佳答案。
最后,论剑读书会指导教师、礼贤诗社副社长宋玉文老师发表简短的总结,他说只有在春天里珍藏美好,才能在秋日里抵挡诗风霜,才能在未来的人生中永承重载、百折不挠。那些被诗歌文学浸润的瞬间,终将成为滋养心灵的沃土,让我们在时代浪潮里永葆破浪前行的精神原力——这既是诗会播种的智慧,亦是春天赠予每位追梦者的永恒礼物。(撰稿:阮兰芳、宋玉文,审核:柯莉、宁利红)